轰动晚唐的《金缕衣》,到底该如何解读

她是江南名妓,风华绝代;江南水乡赋予她空灵飘逸的气质,使她在歌舞场上有着旁人不及的突出素质;她先依附地方节度使,后来成了唐宪宗的宠妃,所有的机缘都是因为她曼妙的舞姿和那曲《金缕衣》。她就是杜秋娘,唐宪宗元和以后一系列的宫廷谋杀的见证人。

晚唐的时候,《金缕衣》非常流行,它的歌词只有四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这样的意思:

我劝你不要顾惜名牌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这首小诗其实不用翻译,意思很好理解,都是大白话,但细品下,思想上还是有一定深度的,至少可以解读正负两方面的意思:

一、从正面励志角度,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理解成:年轻人,你要聆惜时间,好好学习,把握机会,不要等到年纪大了后悔莫及。如此解读,这首小诗宣扬的就是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这样的励志话语我们还知道许多,如岳飞《满江红》中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还有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再套用一段我国五六十年代流行甚广的前苏联励志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二、从负面角度来理解,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解读:年轻人,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抓紧时间,及时行乐吧!否则等到七老八十动不了,一切美好事物都享受不了,这样可就太可悲了!

再套用小沈阳的名言就是:“世上最痛苦的事儿你知道是什么吗?人死了,钱没花了。”这么理解,这首小诗又充满了颓废情绪,体现了一种消极的价值观。但对读书人来说,要做到考场欢场两不误,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这个“折花枝”与“金缕衣”必然会发生冲突。

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杜秋娘的《金缕衣》一诗有一定的隐谏意义,是劝谏她老公李锜赶紧停了造反的心。这种说法我认为更不靠谱,且不说杜秋娘当时才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唱这首歌时才进李府不久,还是一名普通的歌妓,怎么会有这样的远见?再说李锜也不可能把造反的事满世界嚷嚷,让府中每一个人都知道。

这首小诗写得还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放在现在我们个人身上,不要理解为及时行乐,放纵青春,并且当成某种借口或者安慰自己的理由,不为做错的事情而自责。若是如此,就理解错了,你觉得呢?

一首小诗改变杜秋娘的命运

下面请作者一一十五岁美少女杜秋娘出场!十五岁,不是搞错了吧?十五岁的未成年少女,能写出这样既颓废又有哲理的诗?确确实实,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十五岁的小姑娘杜秋娘。

这首小诗不仅使这位小姑娘词传千载,名垂青史,也改变了她本人的命运。可以说,一曲《金缕衣》造就了杜秋娘一生所有的喜怒哀乐,这首曲子是她飘逸的灵魂,也是她一生的写照和总结。杜秋娘本人也是一朵花,开在唐朝,并且开得绚烂多姿。

后来杜秋娘流落到镇海节度使李锜府中,充当了一名歌姬。但杜秋娘心气高,又有一身的才艺,不想只当一个下等的歌姬,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目前这种寄人篱下没有前途的处境。

平常的歌姬只会按照现成的程式跳,缺乏新意,李锜多次表达过厌倦的感觉。秋娘看到这点,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认为这就是自己命运的突破口,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打动李锜,他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是摆脱目前处境的跳板。

李锜宴请来宾,来宾们纷纷表示,一年一年的歌舞都一个样,没意思。说的李锜的脸青一阵紫一阵,非常难堪。这时杜秋娘上场了,身着华丽舞衣的杜秋娘从侧门徐徐而上,大厅内顿时异彩闪烁。杜秋娘轻柔地扭动腰肢,全神贯注,舞姿曼妙,引起全场的轰动,众人纷纷兴致高昂,击掌喝彩。跳了一会儿,舞蹈由火暴转为平淡,平淡中不失大气,跌宕起伏,向大江流淌一样平静无声,但却激流暗涌,时不时地爆发出来。杜秋娘低声委婉地吟道: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眼光中柔情似水,气息微喘,好似空谷幽兰。众人早就绝倒,连声夸赞。第二天,李锜就把杜秋娘收为侍妾,成就了一段老夫少妻的佳话。两个人度过了一段十分幸福甜蜜的生活。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杜秋娘的一生可能就没有什么传奇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杜秋娘人生履历最为光鲜的一段。

杜秋娘日渐好转的命运也因李锜的谋反而告终

后人提起唐朝的历史,经常把三位皇帝相提并论,就是唐太宗、唐玄宗和唐宪宗,一个是创业之主,一个是盛世之主,一个是中兴之主。

唐朝的历史在宪宗主宰时期,曾经有过短暂的中兴迹象,地方藩镇的势力有所收敛。是唐朝后期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政绩主要有两方面:

一、政治上有所改革

二、平定了一些藩镇。朝廷的财力和军力有所恢复,宪宗本人在削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铁腕风格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宪宗登基并主政后给李锜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宪宗软硬兼施,先请藩镇节度使入朝充任散官,如果得不到响应,就意味着谋反,再拿出硬的一手来,出兵讨伐。

李锜心中忐忑难安,时刻感觉到危险临近,下ー个入朝的会不会就是自己?入朝的滋味可不好受,冠冕堂皇的说法是朝廷的提拔和另有重用,其实是调离老巢,慢慢收拾。可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一天还是到了。圣旨召李锜入京,委任为左仆射,使者亲临京口询问行期。李锜见来势汹汹,知道大事不妙,于是一不作二不体拥兵造反,走上了不归路。

当时李锜并没有看到这点:当时顺应朝廷乃是大势所趋

李锜情场得意,政治上却冲昏了头脑。那点利益关系摆不清,宪宗大兵来伐时,只剩下被动挨打的份儿,很快就被制服了,本人被解送京师,家眷籍没,罚为宫奴。

凭借只有四句的《金缕衣》成为唐宪宗宠妃

一年以后,宪宗为了充实后宫,从宫奴中挑选有才能的女子充当女官。杜秋娘依靠美丽的容颜和超人的才艺胜出,成了宪宗的近侍。最初的时候她只是个侍女而已,慢慢地秋娘的才艺渐渐显露出来。之后一曲《金缕衣》,令宪宗陶醉其中,不能自拔。秋娘被赐名为杜仲阳,宪宗亲切地称她秋妃。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既是挑逗又是感叹,除非是心如死灰,要不然谁不热血沸腾、激情涌动呢?秋娘受宠后,宪宗在她身上发现了许多她独有的气质。她的一笑一顰,一举一动,都给人以清新独特的感觉,一点也不做作,都是很自然的流露。

就是面对面聊天,宪宗也感觉到了贴心,彼此能够放弃身份、地位等世俗观念,平等地交流,细腻而温馨得互相关怀。这些在到处都是冷冰冰的皇宫是非常难得的。宪宗也对此非常珍爱,从不让自己的秋妃受一丁点委屈。从此,秋娘和宪宗在皇宫度过了几年让人艳羡的热恋生活。

宪宗曾洋洋得意的对宰相说:“我有一秋妃足矣!”作为帝王,能说出这样满足、自我陶醉的话来,大概也算是一个奇迹。岂不知多少帝王沉湎于女人的温柔乡里不能自拔。宪宗这句“我有一秋妃足矣”,既是一种自我陶醉,也是一种自我警醒。适可而止是一种最微妙最美好的状态,能够做到适可而止更是一种大智慧。

政变失败削籍为民,只叹青春虚度,岁月无情

宪宗死于元和十五年,年仅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死之后,杜秋娘一生当中的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已成为了过眼云烟。当美好成为回忆,浪漫成为过去,大概人就老了,从此平淡无奇,了此一生。

唐宪宗的死有人怀疑是宦官所为,却始终没人敢去追究当时势力庞大的宦官集团。24岁的太子李恒在宦官马潭等人拥戴下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因唐宪宗对杜秋娘的宠爱与信任,唐穆宗也十分尊重她,要她做了皇子李凑的傳姆。杜秋娘便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李湊身上。辛勤操劳了十几年,皇子终于长大,“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心里多少也有点安慰。

但宫廷并非久安之地,不久,不满30岁的唐穆宗竟突然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年方15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不到两年,小皇帝唐敬宗也死了。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被立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此时,杜秋娘照看的皇子李凑已被封为漳王,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李凑有勇有谋,沉稳大气,杜秋娘心中欢喜,便谋划着一场政变,扶植李凑上位,让李唐王朝重新掌权。但可惜政变失败,李凑贬为庶民,而杜秋娘也被削籍为民。

当杜秋娘被遣回故乡时,她已年老色衰,贫困无依。连潼关旧吏和吴江舟人也认不出当年如花朵一般轻轻巧巧、摇曳生姿的她。出宫之时,杜秋娘“回首尚迟迟”,昔日,是那样娇美伶俐的少女,如星光一般照亮男子的眼睛,也享受过皇妃的富贵,膝下有皇子的欢闹,却几经沉浮,老去后憔悴孤苦,颠沛流离,这人生,恍若一场大梦。

想她暮年之时,再亿起她年轻的时候它的那首《金缕衣》,该是如何感慨。正当她最好年华的时候,她并没有遇到值得地托付一生的男子,一生跌宕起伏,老来独自伤悲,只叹青春虚度,岁月无情。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首页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23030568号-2

©2024 清远句子_句子大全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