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作者在从事写作时,为达到既定的效用,必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于是,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各具特征。

各种文学体裁,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受着社会历史的制约,受着语言发展、作家创作才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体的发生和发展

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于原始时期,当时主要的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原始神话和原始歌舞

。十分简单、简陋,但影响着后来文学样式的发展。诗歌,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原始神话对后世小说体裁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原始歌舞则是后世戏剧文学的起源。

文学起源于劳动。原始人在从事集体劳动时,往往出于减轻疲劳或协调动作的需要,而依照劳动时动作的疾徐发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形成一定的节奏。当这种有节奏的呼声与表达劳动者心情的语言相结合时,便产生了一种有韵律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这就是诗歌的起源。原始的诗歌,是短促的二言形式。

原始神话是最早产生的故事性作品。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和理解,因为便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自然和表达他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于是产生了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

在先秦和两汉的古籍的一些记载中,可以推知原始歌舞的一些情况。

《尚书》中的“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击石拊石”,指原始人敲打着石制乐器,“百兽率舞”,指一群原始的猎人装扮成野兽的样子,欢腾地跳跃、舞蹈。这是一种出猎前的宗教仪式,目的是向氏族的保护神祈祷,或者是打猎归来后的欢庆。

《吕氏春秋》中的“昔葛天氏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操牛尾”,是指人们歌舞时手拿牛尾做道具。“投足”,是指人们用脚踏来打拍子。“歌八阕”,是分别描写歌舞所包含的八个方面的内容和场景。

书面文学产生在文字发明后。仰韶文化陶器上已有刻划的符号,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的文字。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辞,《尚书》中的殷、周文告等,都是我们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是商代王室进行占卜时,镌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简短记录。铸在殷、周铜器上的铭文,有许多是记功颂德的文字,是颂赞体文章的远源。《周易》中的卦等中的记事,具有某些生动的描写。我们最早的成篇散文,保存在《尚书》中。而“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故又称为《书经》,它是一部古老的历史文献总集,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四部分。其中的商、周文字,大都由史官执笔记载的官方文告,属于公文中的下行公文。

《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篇。其中最早的一篇产生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一篇出于春秋中叶。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迭反复的章法,是其诗体的主要特色。《诗经》中的作品都可以合乐歌唱,按风、雅、颂三类编排。

春秋时期至战国末年,古代文化蓬勃发展。文学上,散文勃兴。这一时期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作者把哲理的思考、文史的记录与许多文艺手段相结合。比如,在说理、记事时,极注意语言技巧,注意逻辑、修辞,注意谋篇构思,这使得作品有了双重性质,既是史学、思想或政治论断,又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如《左传》、《战国策》。另外,这些作品在记述社会生活和历史人物活动时,往往把当时流行和使用的各类文体也如实地引录下来,这提供了历史上的文体资料。例如《左传》中就备括了八种文体:命、誓、盟、祷、谏、让、书、对。

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文。最初产生的大多是语录体,后来向有组织有结构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主要特点是说理而具有文采。《论语》雍容和顺、迂徐含蓄,《孟子》灵活善譬、气势充沛,《墨子》质朴无华、讲究逻辑,《庄子》奇气袭人、想象丰富,《荀子》层次清晰、论断缜密,《韩非子》锋利峭刻、说理透辟

。寄哲理于形象中,大量地运用和创作了寓言故事。

战国后期,南部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和代表者。楚辞,楚地的歌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诗经》比较,句式加长,节奏变化,篇幅扩大,打破了《诗经》作品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以五言、六言、七言等长句代之。极大地扩展了诗体的篇章结构,或抒情兼叙事,或抒情、咏物兼议论,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诗经》,主要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南方大国,占有江淮流域。楚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在宗教、民俗、诗歌、乐舞等方面都有着独立的特色。比如流行在楚国民间的具有神话色彩的巫曲。

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初期。后世许多文体在先秦时代已经孕育。故有“文出《五经》”的说法。

秦汉文学是在先秦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秦代由于实行束缚思想、摧残文化的政策,朝代也比较短,在文学上没有什么建树,但是出自秦相李斯的一些刻石文,形式模仿雅颂,多为三句为韵,四言为句,是我们最早的碑文体。

汉代最发达的文体是“汉赋”。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是战国后期的“荀赋”。汉赋吸取了楚辞体的某些特点,又熔铸以先秦纵横家的某些散文辞采、气势,而创造了以铺张扬厉为特点的汉大赋。是一种半诗半文

的文体。后世演变为骈赋、律赋、文赋等。

汉代乐府诗的出现,标志着古代诗歌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的发展极端。“乐府诗”,指由汉代音乐机关-乐府所搜集和演唱的诗篇,以杂言为主,并趋向五言,句式长短随意。汉乐府的杂言体,到额唐代发展为“歌行体”。

除杂言体外,汉乐府民歌中还出现了五言诗,如《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开创和发展了叙事体诗。

五言诗在句式容量和节奏方面,表现比四言体较大的优越性,文人开始模仿、学习。

到了东汉时期,文人开始以善写某类文体而著称,蔡邕以写碑文著称,孔融、曹子建等或善书、记,或善表文,或善哀,使得散文个体得到充分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骈文。骈文,又称骈俪文,是在诗歌、辞赋,以及民间谣谚所惯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对偶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创造而形成的一种新文体。主要特点是句式精炼,词语对仗,讲求文采

。产生于魏晋,鼎盛于南北朝。

这个时期诗歌方面,七言古体经过曹丕的习作至刘宋时代的鲍照得到确立。这一时期,近体格律诗也孕育、萌芽。从古体诗到近体律诗的出现,这一变化以齐梁时代的“永明体”

诗 的产生为重要转机。

唐代是古代文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

,完成了近体律诗的创制。律诗、传统的古体诗。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韩、柳为代表的唐代古文家,开拓了古代散文的新局面。韩愈、柳宗元,以及后来的宋代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一是散文语言的革新,二是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如韩愈在论说文中,开创了“原”、“解”体。柳宗元在杂记中开创了山水游记。苏轼、欧阳修等,在汉赋、骈赋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兼具古文风格的文赋。

唐宋散文,上继承周、秦、汉,下流被元、明、清,是古代散文文体趋于完备而发达的时期。

诗歌方面,宋词、元曲,是两种新体制。词,最初称曲子词,又称长短句,和散文同为配乐文学。词和曲原都是民间歌曲的发展,尔后被引入文坛成为新兴的音乐文学。词萌发于中、晚唐和五代而擅胜于宋,曲萌发于金,而鼎盛于元

。曲也是按曲调写出的长短句,但曲和词不同,在用韵和字数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文体风格上,曲与一般诗词也不同。诗词贵含蓄,并以典雅凝重为上,注重意在言外的效果。曲贵在自然通畅,在用词上以口气逼真、能庄能谐、清新活泼的风格取胜。中国金、元以后发展的戏曲,以曲为代言,表演故事和刻画人物。

每种文体都有一个发生、发展,以及互相渗透、流变和演化的过程。

ps:码字不易,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首页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23030568号-2

©2024 清远句子_句子大全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