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提前做足教案课件设计环节的工作,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你不是否正为教案课件而苦恼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热门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模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一、复习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二、新授

(一)教学例4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1)有几条船?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二)比较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1)6×24(人) (2)6×4÷3

24÷3=8(人) =24÷3

=8(人)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食品的价格。小红为春游活动准备了午餐,她想买3盒牛奶和1包饼干,一共要花多少钱呢?你能帮小红列式计算吗?把你的想法写在本上。

学生1: 2×3=6(元)

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生3: 7+2×3=13(元)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其他同学同意吗?这三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三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和第3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二、 新授

(一)乘加问题。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算式

① 2×3+7

② 7+2×3

学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1:2×3+7先算2×3=6(元)也就是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就是一共花的钱数。

教师:7+2×3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2:虽然7在前面,但也要先算2×3=6(元)再加上一包饼干的2元,一共花了13元。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位同学的想法,请你认真观察,动脑筋想一想,这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教师: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这三种做法表面有所不同,但是要求一共花了多少元?都要先计算三盒牛奶的钱数再用三盒牛奶的钱数与一包饼干的钱数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要求总钱数,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了吗?

教师: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计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教师:刚才我们计算了小红出游准备午餐的价钱,现在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出游准备午餐呢?任选2种食物试着买一买,数量不限,想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一个同学说他列的式子。

教师:快结合这幅图猜猜这位同学想买什么?这个综合算式该怎样计算?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乘法有加法,我们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二)乘减问题。

教师:相信同学们也计算出了自己买东西要花多少钱了吧,小明也准备了午餐,但是小明在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你们想帮助他吗?

教师: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来看看小明遇到什么困难,小明带了20元,想买4个面包,他想请大家帮他算算,他还能剩多少钱呢?你们会列示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20—4×4=4(元)

教师:观察这个算式,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先算买4个面包用去多少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减去用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你的思路真清楚,那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先算4×4=16,也就是4个面包用去16元,再用小明带的20元钱减去用去的16元就是剩下的钱数。

教师:同学们你是这样想的吗?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快就帮小明解决了问题。刚才我们通过为春游准备午餐,一起认识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现在请大家再来看看这些综合算式,(出示)想一想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应该先记算哪一步呢?

学生: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三)除加、除减问题。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做几组小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请你观察这个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口算出结果。

28-6×3= 5×9-40= 54÷9—4= 20+48÷6=

教师:通过3、4题我们知道了像这种有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要先计算除法,再计算加法或减法。(找2个同学说)。

教师:那么通过我们上面的学习内容,你能总结一下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时,我们应该按着什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吗?

学生:在算式中,有加减或乘除法,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板书)

三、 练习

1.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4+4= 25—3×7= 72÷8—4= 20—63÷9=

2.当小老师,判断,并改错。

6+9÷3=5 5÷5+5=6 9—3×2=12 48÷8—4=2

四、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老师相信只要你在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的。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题

一、用脱式计算

(1) (37–28)×4 (2) 8×6–30 (3) 42–30÷6

= = =

= = =

(4) 19+6×5 (5) 35÷(28–21) (6) 5×(28÷4)

= = =

= = =

二、列式计算(文字题只能写综合式,然后脱式计算)

(1)21加上24,再减去45得多少? (2)8乘以3的积再除以6得多少?

三、应用题

(1)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还剩多少米?

(2)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

(4)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

(5)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6)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7)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8)要修一条90米长的水渠,修好了60米, ――――――――――?

(把它编成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解答出来)。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 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2÷4=5(人)……2(条)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强调:要弄清楚式子的意义,22条鱼,每人分4条,可以分给5个人,还剩2条鱼,所以5后面的单位是人,而2后面的单位是条。

(3) 教学竖式的写法。

教师板书竖式 ,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

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

(4) 小组内解决: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商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好方法。

(5)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

(6)请学生独立解决: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学生找到需要的条件,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并集体交流。

2、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 )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补充练习

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 )份,还剩( )根

板书:9÷2= ( )……( )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 )个,还剩( )个

板书:11÷4=( ) ……( )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商的取值和单位的前后不一致性

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f215.com延伸阅读

[教案参考]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每位老师都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教案参考]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二)》,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实用课件:二年级数学教案其二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才能有大的提升。你是否正在动笔写一篇教案课件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课件:二年级数学教案其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通过具体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均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愉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难点: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四、教学策略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淘气家里来客人啦,妈妈准备了一些苹果招待客人,要淘气把苹果分一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淘气分一分苹果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将问题形象化,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

出示“分苹果”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

从这幅图当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按份数分,每份有几个

(1)布置任务活动

任务要求:用五角星代替客人,圆圈代替苹果,将苹果公平的分给客人。

(2)学生活动,画一画

学生在算术本上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反馈交流

方法一:1个1个分,分了4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二:2个2个分,分了2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方法三: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分,分了1次,最后每人分4个苹果。

3.按每份4个分,求份数

(1)问题情境

可是这些客人都吃饱了才过来,大家又不想浪费,打算把这些苹果带到福利院中去送给老爷爷老奶奶。

(2)分析数学关系

苹果总共有12个,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

(3)学生活动,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交流反馈

每4个放一堆,一共分了三堆,说明要3个袋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结果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3.比较,发现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每份4个。

(2)不同点:

①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②总共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3份。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为以后的除法做铺垫。】

(三)巩固与练习

1.小兔子搬萝卜

2.圈一圈,填一填

(四)总结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分苹果

分成3堆 ,每堆4个

12个苹果 分的结果相同

每袋装4个,需要3个袋子

[教案必备]二年级课文春天来了教案最新模板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案必备]二年级课文春天来了教案最新模板”,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设计理念】

1.体现作文的开放性、作文教学的时空开放,时间确定在课堂40分钟,空间按作文的目标、内容而定,学校、大自然都是学习的空间。

2.体现作文教学的情感性。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中入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语言表达中吐情。

3.体现作文教学的综合性。实施三维目标整合,教学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整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通顺表达。

3.引导学生写观察后想说的话,并在说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用完整、通顺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指导课

一、作前指导,储备表象

教师领学生实地春游,相机点拨,唤起学生情绪,激发观察兴趣,丰富事物表象。

二、作中指导,学习表达

1.巧设情景,引导交流。教师利用春游间隙,请学生席地而坐,互相交流春天的新发现。

2.渗透方法,指导表达。

①学生自说。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②指名口述。师生评论,教师相机点拨:“用完整、通顺的话,抓住事物特点,描述春天的景物。”

③同伴互说。抓住事物特点,用完整、通顺的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景物。教师巡视点拨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④指名口述,师生评议,教师点拨“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⑤创设语言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师在学生口语表达中,找准切入点,如通过对柳枝、桃花或小草的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做法:学生半眯着眼,听老师描述春天里的一种景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⑥指名口述“想象”,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3.小结过渡,揭示写话要求,要求学生用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基础好的小朋友,也可以用小童话诗)描述自己喜欢的春天的景物。

讲评课

一、谈话深入

孩子们,昨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欣赏到了春天的美丽的景象,写下了对春天的赞美,你们愿意把自己的精彩片段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二、互赏选文

1.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对春天景物的描述。

2.小组同学互相比较,推选优秀片断。同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典型缺点的语段,为导评导改作准备。

3.指名朗读优秀片断,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评价标准: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

4.大屏展示有典型缺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评点,教师利用学生善抓缺点、忽视优点的心理,相机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与做人”的道理,即看别人的作文既要看到缺点,也要看到优点,正如看待同学一样,既要看到缺点,也要发现优点,鼓励他发扬优点,帮助他改正缺点。

5.鼓励学生发现“优点”。

6.帮助改正“缺点”:要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7.对比评析,共同提高。

8.借助板书,小结过渡:如果我们把“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善于想象,语言优美”每个要求看作一颗星,看你能得几颗星。

9.对照评价标准,自评自改所写的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0.自改汇报。大屏展示学生修改后的语段,进一步确定写话要求,提高写话水平。

三、作后指导,延伸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让大家分享写话成果,从而巩固写话兴趣。

[教案参考]二年级下册教案《泉水》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你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案参考]二年级下册教案《泉水》》,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练习

1、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教案借鉴]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有了完善的教案课件,这样老师才能在面对学生时心有成竹。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教案借鉴]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统一和谐。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组织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平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教案参考]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准备好了教案课件的前期工作,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P30-31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探索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培养目测与估计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课后延伸的表格、7厘米或2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让学生比画单位的长度。

米 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2、你知道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填空:

1米=( )分米

10厘米=( )分米

1厘米=( )毫米

二、探索方法

1、教学例题

(每个学生准备一根纸条:长7厘米或2分米)

学生用直尺量一量纸条的长度并汇报,教师板书:

7厘米 70毫米

20厘米 2分米

7厘米 2分米

(1)7厘米与70毫米的纸条,哪个长,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重点讲解方法之一:因为1厘米=10毫米,7厘米有7个10毫米,也就是7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2)20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小结:因为10厘米=1分米,20厘米有2个1分米,也就是2分米,所以20厘米=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3)7厘米和2分米,哪个长?

能不能直接比,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2分米=20厘米,7厘米小于20厘米,所以7厘米小于2分米。(将两个纸条比较,验证。)

并小结: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时,通常把他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2、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单位间的换算。(出示课题)

3、巩固练习,完成P30两个例题。

问题出示后,学生直接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按要求先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并用毫米作单位,说出图形中各边的长度。汇报时,引导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2、填空:

50毫米=( )厘米

9分米=( )厘米

( )分米=3米

40分米=( )米

3、完成想想做做3

学生汇报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当单位不同时,我们通常怎样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单位不同时,通常可以把它们化成一致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再让学生合作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以及步长,汇报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单位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手掌的宽度、步长都是我们的身体尺,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尺,有利于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

5、想想做做4

按要求完成练习。

6、综合运用

[教案必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季度范文精选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优秀的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为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好的教案课件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必备]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季度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清晰的展现相关知识点,能使学生感受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也好!

一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已学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再学习新的乘法口诀,因为已经有前面的基础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独立编写出口诀。为了让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我没有按照前面的学习模式进行,而是让学生编了口诀后看口诀再写出另一个算式。这样经过大量的读和写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口诀。

买球教学反思

听着同学充满稚气的语言描绘他们的发现,谁能们用说我们的孩子没有创新

意识,没有创新精神?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师"民主"意识的感召下,个性得以自由、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敢想、爱想,敢做、爱做,敢说、爱说,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渊博知识、卓越才能的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去学习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2、在复习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熟练的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复习中,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灵活化。

3、在练习中,主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备这节练习课时,我以动物学校招生为主线,组织了“长颈鹿分房子”“小白兔找家”等四个数学活动。学生们争着帮助小动物的同时,唤起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提问同时,我提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等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数学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他们具有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教案系列]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工具,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重视教案课件的准备工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理解各知识要点。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教案系列]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模板”,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以后,你们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知道是回声的?(4、5自然段)

3、齐读4、5自然段,有趣吗?

4、再读课文,把文中我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二、学习我会认的字。

1、分小组自学生字。

2、检测自学情况。

指名读、用生字组词、偏旁、字型结构、开火车。

三、学习我会写的字。

1、齐读生字、记生字。

2、用生字组词,理解词义。

3、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师示范。

4、生描红练习。

四、作业: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复习生字。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小河上这座石桥美吗?指导朗读。

2、小青蛙来到桥底下,心情怎样?他是怎么叫的?看课件。

3、看了以后,你们感觉怎么样?(很奇怪)小青蛙也感觉很奇怪。

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来到岸上,是怎么给他讲的呢?

4、看课件,你们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吗?

5、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三、读读抄抄。

1、小河上有座石桥。

2、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3、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32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网站首页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豫ICP备2023030568号-2

©2024 清远句子_句子大全 . All Rights Reserved